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,南北长73.65米,东西宽39.9米,总面积2938.6平方米,大门3间,古槐1棵,龙门3间,古松2株,立雪讲堂3间,东西廊房各2排,每排13 间,共52间。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、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,居全国的第三位。2000年10月,"大程书院"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...
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、孔庙、夫子堂,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,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,既是郏县的学宫,又是郏县古代官方、孔氏家族、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因这座文庙建筑气势恢宏、工艺考究、结构典雅、雕刻绝伦、彩绘超群,被誉为具有“皇家规格”的文庙。
洧川城隍庙位于洧川镇城中心路北,据《洧川县志》载:该庙建于明初,正统五年(公元1440年)重修,在明嘉靖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重修。整个城隍庙占地约15亩,尉、洧合县后,洧川县撤销,现在城隍庙为尉氏县人民文化馆洧川分馆所使用。
北勋石佛寺,位于济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镇北勋村,因寺内石佛而得名。该寺创建于唐代,重修于明代,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光绪、宣统年间多次重修。整体建筑坐北朝南,占地1900余平方米,两进院落,依中轴线而建,左右对称。现存山门、中佛殿、后佛殿、东西厢房、方丈室、藏经楼、僧房等建筑。
中岳庙始建于秦(前221—207),原名太室祠,为太室山的祭祀场所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东西御碑亭是中岳庙的重要组成部分,位于中轴线上峻极殿前填台的东西两侧,建于清代,东亭原名“御香亭”,西亭原名“御帛亭”,亭内分别立有乾隆庚午年(1750)和乾隆四十八年(1783)高宗弘历自制的诗碑,故通称为“御碑亭”。
开封城墙建于唐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,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,是如今开封城墙历史的开始。开封城墙系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重建,高8米,宽5米,周长14.4公里,青砖结构,与东京内城规模大体相近。虽不及宋城之宏大,但仍为仅次于南京城墙的中国国内第二大城垣。196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...
2017年12月25日-27日,公司法人应邀参加古建筑定额审查会,25日审查房屋修缮工程消耗量定额明清册、26日审查房屋修缮工程消耗量定额唐册、27日审查房屋修缮工程消耗量定额宋册。出席会议的专家有杨廷珍(组长)、张红标、刘国卿、毛宪成、王亚晖等。
城隍庙位于河南卢氏县城中华街北侧。城隍是古代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,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,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。始建于明洪武初年,宣德年间毁于战乱之中。天顺八年(1464)至成化二年(1466)重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又遭火灾,至万历九年(1581)修复扩建,即成现有规模。